(本文是「國民黨的瓦解與其意涵」系列文章第二篇。延伸閱讀:第一篇「誰能打敗蔡英文?」 )

台灣政治的將來還有很多的可能性。

執政黨國民黨正在崩解:總統候選人由於被迫下台因而正在與黨進行抗爭;黨內大老不願表態支持任一方、老一代的精英幾乎凋零殆盡、本土派成員脫黨,甚至連黨的意識形態都與民意背道而馳。

與 2000 年初輸掉選戰的狀況不同,如今的國民黨已經沒有新生代菁英可以接班——外省派精英的子女幾乎全拿外國籍,他們對投入台灣政壇既不感興趣,也不符合參選資格。雖然國民黨的泛藍夥伴親民黨在民調上的表現似乎稍有成長,但泛藍陣營仍將首次失去國會多數優勢。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選情每況愈下,由於支持一些十分不受民眾認同的政策,使得支持率跌破 20%。如果國民黨都已如此,還有誰有能力成為民進黨的對手?

明年一月大選逼近,可以預見會是一場混戰,至少,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如果要進行全面性的政治重組,還得等到 2018 地方選舉,或者更之後才有可能實現。民進黨已經做好準備橫掃 2016 立委選舉,對總統大選也是十拿九穩(即使新的挑戰者可能出現)。

那麼民進黨的對手會是誰?

當前競爭對手

目前,國民黨依舊是最有力的反對黨,鐵票區尚未失守,他們仍保有優勢。金門和馬祖地區,由於對手是更右派的新黨,國民黨可以不必擔憂。這次大選(但往後的選舉則不一定)國民黨應該還是能掌握住台三線沿線的客家選區、雙北少數幾個深藍選區、南投一個或全部兩個席次,以及爭取到至少兩到三席的原住民席。此外,國民黨能寄望的應該就是 5% 最低政黨票門檻,他們可以輕鬆達到這個標準,得到幾個不分區立委席次。

但長期來看,國民黨可能會持續式微,許多大票倉的支持者(簡單來說就是不說閩南話的人)都很容易被動搖或是因為年事已高而去世。第三勢力吸引了跨族群的支持者,就像當初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那樣,他們也有望得到廣泛的支持。柯文哲在台北市勝選,就是一個深藍選區放棄國民黨的例子。在客家地區,苗栗男孩、太陽花學運明星陳為廷,也曾在襲胸醜聞爆發前,在苗栗縣立委補選民調裡遙遙領先。2016立委選舉,國民黨在多個縣市都不能算是十拿九穩,特別是目前由派系成員參選的地區,在其中一些地方,派系成員很有可能會敗選(特別是中部選區)或跳槽到別的政黨。此外,國民黨在許多地區都是岌岌可危,不僅找不到合適的候選人,而且多位現任立委都已經表明不再參選。

親民黨與台灣團結聯盟都是很有可能在下次選舉中得到一些席次的政黨,親民黨藉著國民黨的衰敗而壯大,幾個國民黨員和地方派系已經轉移到親民黨陣營。但即使如此,親民黨也不太可能竄升成為民進黨的對手,因為親民黨的意識形態與親中、偏向兩岸統一的國民黨並無太大差別,此外,親民黨也太過度倚賴一位成員:戒嚴時期官員出身、同時也是創辦人的宋楚瑜。儘管宋楚瑜的總統競選已經有了響亮的開端,但民眾很快就會想起前兩次大選不投給他的原因(如果把2004年競選副總統也算入則是三次)。他在演講中不斷提及孫中山與蔣介石,讓人不禁覺得他還活在過去的時代。

而台灣團結聯盟在國會裡依舊只能扮演次要角色,不太可能成為動搖民進黨的對手。他們的認同政治基礎與民進黨完全重疊,只是較民進黨更加根深蒂固而已,這個特點限制了台灣團結聯盟的潛力,使之無法吸引更廣泛的支持,要成為最大反對黨十分困難。長期而言,他們也只能在民進黨以及新崛起的時代力量之間夾縫生存,這對台灣團結聯盟來說是比較特別的挑戰

新對手

選民確實渴望政壇能有新意,這意味著第三勢力很有機會能贏得不少的立委席次。雖然他們目前在民調裡微不足道,但只要等到選舉接近,大眾將會給予更多的關注,而其中至少幾個新興政黨的支持度必然會有顯著的成長。民進黨(或蔡英文)在一些選區禮讓特定第三勢力,如同是在扶植比民進黨更加左派的政黨以成為自己未來的反對勢力。

 

 

 

然而,由於意識形態的不一致使得內部分裂是一個政黨的最大障礙。時代力量與社民黨出自同樣的公民團體,但由於在是否與民進黨合作上意見分歧(時代力量贊成,社民黨與綠黨反對),因此最終導致分裂。不過從時代力量候選人邱顯智與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新竹地區激烈的選戰看來,兩黨要整合第一線是更加困難重重。

此外,這些新興政黨的立場極左與主流大相逕庭,例如:樹黨目標鎖定政治光譜最尾端,而且似乎沒有意願向中間靠攏。在這些政黨之中,看來或許也只有時代力量最具靈活性,有機會得到選民廣泛的支持。

此外還有一些激進獨立團體,例如自由台灣黨,該黨與台灣團結聯盟同樣鎖定台獨支持者,但在某個程度上,年輕選民會支持像是時代力量這樣的新興左派政黨,這表示他們將互相爭奪這塊本來就不大的餅(即使年輕世代的自我認同潮流與黨的訴求相符)。

三個泛藍新主流政黨:民國黨軍公教聯盟黨以及社會福利黨,其選票吸引力似乎也十分有限。民國黨顯然是為了吸收脫黨的國民黨員而創辦,也確實吸收了一些地方派系成員,但目前仍為數不多。民國黨由妙天禪師與其追隨者支持,有機會當選幾個席次,只是仍然不太可能成為重要勢力。派系政治與地方派系成員的勢力範圍只剩下鄉間地區,50歲以下的選民普遍對這樣的政客感到反感。軍公教聯盟黨和社會福利黨本質上都是單一議題政黨,分別關注公務員與社會福利。下面是民國黨的黨歌廣告,有人認為它有如戒嚴時期的軍歌:

 

在明年的選舉中得到最多席次的新興政黨,就最有機會脫穎而出。只要當選的席次越多,說話就越有份量,能施加的壓力就越大,而國會職員能得到的政府補貼也就越多。只要他們保持認真與理智,如此就能啟動正面回饋機制。但所有新興政黨都有一個共通的問題,那就是他們目前的定位都與在政治光譜中間的主流選民太過遙遠。

新興反對勢力的形成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它會是一個政黨,或是由小黨組成的聯盟?領袖會非常具有魄力,還是很有遠見?抑或是經由大規模的行動來推動改變?在下篇文章中我會試著闡明這些問題的答案。

(林昶佐於競選總部的照片截自時代力量新聞稿)

 

作者石東文(Courtney Donovan Smith)在1988 年首次來到台灣,現職為康百視雜誌社的合夥發行人,同時也兼任 Taiwan Fun 等雜誌總編輯,每週三會在 ICRT 播報中台灣即時新聞,為 ICRT「Taiwan This Week」節目中固定新聞評論員,曾擔任太陽廣播電台英文新聞週報主持人。他也設立了台灣英語新聞「Taiwan News in English」臉書專頁,並刊登文章於「The Taiwan Take」。
石 東文
Latest posts by 石 東文 (see all)